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武林中文网 www.50zw.cx,芭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    对于在北方生活的人,特别是在新疆省会城市-乌鲁木齐生活的人,每逢冬季,观赏雪景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了。

    乌鲁木齐的下雪天,天空总是灰蒙蒙的,老天爷毫不吝啬,将鹅毛般的雪,撒向大地、洒满人间,不一会儿地上就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棉褥。道路两旁的行树被风雪缠绕着、簇拥着,枝杈上披挂着冰棱和雪絮,整个大地银装素裹,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极为壮观的冰雪市容。

    天晴了,太阳出来了。云消了,雾散了。犹如明镜般的碧蓝天空,映照着它下面的城市。此时的你,往东极目远眺,只见位于乌鲁木齐东部的天山已被积雪覆盖,突起在群山怀抱中的博格达峰就像是身穿银色旗袍的秀女,面孔冰冷而又娇柔,显得楚楚动人、令人陶醉

    雪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资源,生活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人,对待这份资源的感情却大相径庭。

    在农村生活的人们,期盼着下雪。依稀记得一首乡间儿歌唱道:“雪,雪大大地下,蒸下的馍馍车轱辘大。”就反映出乡下人对下雪的纯真感情。在新疆农村,人们都期盼着下雪。雪下得越大、越多,覆盖在积雪下的冬小麦就越暖和、越舒服、就能够安全越冬,明年准保是个丰收年。

    在乌鲁木齐生活的城里人,对下雪又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呢?“又下雪了!不下雪多好,就用不着扫雪了。”这就是许多城里人对下雪天的第一反应。甚至有人还突发奇想:苍天如果设一个专门管理下雪的调度该多好!把下到城里的雪都调配到农村、山区、林区去,特别是像南疆那样的干旱地区去。这样,城里人就用不为扫雪犯愁了。还有人假想:在城市的天地之间制作一块活动的蓬布,就像影剧院自动升降的银幕。遇到下雪天,蓬布就会自动张开兜住降雪,然后,配有传动装置的蓬布就会把雪传送到需要它的地方去。更有人幻想:设计一种铺面材料,比方现在人们常说的纳米材料。用这种材料铺设的路面,无论春夏秋冬,温度始终保持在0c以上。雪落在路面上立即就化成了水,然后流进了地沟里

    是啊,下雪的确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,特别是给城市交通带来极大不便,由于下雪路滑,汽车不敢行驶太快,因此导致交通堵塞问题,或引发汽车追尾等交通事故。

    为了解决下雪给城市交通带来的诸多不便,自1985年起,乌鲁木齐市政府就建立了城市义务扫雪制度。此项制度执行之初,确实费了老鼻子劲了,原因就在于:人们习惯了冬天在被过往车辆辗压的厚厚实实的冰雪路面上行走;习惯看到冰雪对“春分”的敏感反应;看到在冰雪消融的季节里市区道路成为洪水肆虐的泄洪渠。而不习惯离开温暖的小屋在冰天雪地里与冰雪较劲儿;不习惯防患于未然的义务扫雪运动;更有一些自命不凡的人认为:这是一种简单劳动,对于他们这些专干大事的人来说,参加义务扫雪简直等于浪费生命。于是就有了街道办事处人员的扫雪督察;有了对不按规定时间清除积雪的单位出具得罚款单;再就是有了给屡屡触犯制度的单位门前挂黑牌,以示警告等行政处罚手段。

    乌鲁木齐城市义务扫雪制度,经过3-5年的铁腕运作“下雪就是命令,扫雪就是战斗”的口号已深入人心。义务扫雪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、历史的前进,随着乌鲁木齐人对其价值的认识水平不断地提高,已经演变成为一种习惯、一种时尚、一种文化。

    今日的乌鲁木齐,无论是下大雪还是下小雪;无论是下一个时辰的雪,还是下半天、一天的雪;无论是白天下雪,还是夜间下雪。只要雪一停,居住在四面八方的人们都会迅速地赶到自己单位,拿起扫雪工具,主动清扫自己单位责任区道路上的积雪。此时此刻,人们把本单位的扫雪责任区视为战场;手中握着的扫雪工具视为武器;每一个人都是投入扫雪战斗的战士。在这里,没有职位的高低之分:从书记、局长到普通的办事员;从董事长、总经理到一般的业务员,大家都站在同一条马路上,使用同样的工具,一锹一锹,一铲一铲,一扫帚、一扫帚地清扫积雪。

    今日的新疆,随着乌鲁木齐扫雪文化在其他中小城市的迅速传播。无论是哪个城市下了雪,只要雪一停,就可以看到滚动的人群,在各自单位的责任区清扫道路积雪。此时此刻,叮咚叮咚的铲雪声,就是最优美、最动听的城市交响曲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